• 资讯
    LinkedIn 股价暴跌 48%之后,CEO Jeff Weiner 对员工说了什么? 上周 LinkedIn 的股价暴跌,甚至连其 CFO 都承认对这种下滑的趋势 “相当吃惊”。 这家针对专业人员的社交网络一天之内市值暴跌 48%,市场价值缩水 100 亿美元。 在上周的全员大会上,LinkedIn 的 CEO Jeff Weiner 安慰员工,并提醒他们当前的任务是如何渡过难关,并制定了全新的计划。 Weiner 说: “我们的公司依旧是之前的公司,我依旧是之前的那个 CEO,你们依旧是之前的同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是,我们有相同的使命、愿景和尽我们所能创造经济机会的目标。所有的一切都不曾改变,丝毫没有改变。” 但是,让 Weiner 激动的是,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显示到 2020年 新兴技术将替代 500 万份工作。报告指出,创新脚步还在不断地加快,远远超过未来培养人才的步伐。 Weiner 笑着说:“这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我们应该对此很熟悉,因为这是我们多年来的共识。” Weiner 相信 LinkedIn 将会以帮助人们跟紧创新的步伐为己任,并暗示了公司的一个新的全面计划。LinkedIn 放出了会议视频,但是将新计划之后的内容剪掉了,Weiner 说如果公司执行这个计划,“我们就不用为市值担心了。” LinkedIn 对该计划如此保密,那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本文编译自:businessinsider.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3236.html
    资讯
    2016年02月14日
  • 资讯
    Student.com 获 6000 万美元融资,想要做留学生公寓产业的数字化中心 Student.com是一个全球化的留学生公寓预订平台,在过去五年间,免费为同学们提供海外留学租房咨询和预订服务。目前,该团队已获得 6000 万美金的融资。本轮融资的领投方为 VY Capital, Expa、 Horizons Ventures、前 Google 高管、现任小米副总裁 Hugo Barra,以及 Spotify 的创始人 Daniel Ek 均有跟投。 关于这支很少接受媒体曝光的团队,为什么能一时间拿到诸位大佬的投资,跟团队背景有很大关系。 Luke Nolan,Student.com 创始人,在上海学习汉语十几年,也是在当地遇见了身兼数职的 Shakil Khan( Horizon Ventures 投资顾问、Spotify 的投资人、顾问),后作为联合创始人加入 Student.com。 作为一个为出国留学生提供房源信息的平台,Student.com 要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问题。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大学、城区或公寓获得全方位的信息,同时 Student.com 提供咨询服务,帮助用户做出选择。 申请完成后,该团队需要和用户确认相关预订细节,如房型、楼层、景观、室友选择、租期长短、房租价格和用户学生身份等。据了解,该平台目前已汇聚来自全球 350 多座城市的房源,覆盖 1800 多座学生公寓,床位数量达 70 万张。 在 Khan 看来,海外留学行业目前仍旧没有完全的数字化,Student.com 作为中间平台,要打通这个产业链有两点最为重要,一方面连接优质的房源,另一方面为房东提供一个全球化的数字基础设施,能够快速的找到适合的学生。 同样做留学生公寓租赁服务的还有以租房为基础、金融服务为辅的异乡好居,想做自有品牌的6apt,以及主打留学租房私人订制的Moveha。 2015年10月,Student.com 正式进驻中国市场,留学生公寓网成为 Student.com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网站提供包括简体中文在内的 9 种语言版本。据 Student.com 披露,该公司 2015年 全年完成 1.1 亿美元的订单。 原创文章,作者:董雨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3210.html
    资讯
    2016年02月12日
  • 资讯
    机器学习平台 DataRobot 获得 3300 万美金融资   总部位于波士顿的机器学习平台 DataRobot 今天宣布获得了由新企业协会领投的 3300 万美金的融资,其中跟投方为 Intel Capital 和 IA Ventures。 截止到目前,DataRobot 总共获得了 5700 万美金的投资。DataRobot 表示,该公司已经在亚洲、欧洲、美洲设立办事处,此轮融资将有助于扩大全球的业务开发和销售规模。
    资讯
    2016年02月12日
  • 资讯
    Hired 融资 4000 万美元,收购 3 家公司开拓国际市场 Hired 是一个互联网人才竞拍服务网站,公司今天宣布刚获得一轮 4000 万美元的融资,此轮融资由 Lumia Capital 领投。到目前为止,Hired 的融资总额已达 7000 万美元。 Hired 创立于 2012年,公司总部位于旧金山,Hired 最初的产品名是 DeveloperAuction ,后来才改为 Hired。和传统的招聘模式不同,在 Hired 上,不是求职者主动向招聘公司投递求职简历,而是公司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竞拍自己看中的求职者。正在招聘的公司能够看到很多求职者的简历,同时能看到其他公司给出的竞价,这样在求职者最终决定选择哪家公司之前,公司可以通过提高竞价的方式增加竞拍成功的可能性。Hired 上公司提供的薪水一般在 7.5 万美元-25 万美元之间。 如果企业希望在 Hired 上寻觅人才,他们必须在这个平台上 提供详细的职位描述和待遇水平,例如薪金、福利等 ,这样会有助于吸引候选人。举个例子说,假如你花费了数周的时间去一家公司面试,面试过后发现企业提供的薪资待遇达不到你的预期,你会做何感想?当企业在 Hired 上找到了合适的候选人之后,Hired.com 会收取佣金。 佣金金额为该候选人月工资的 1%,佣金按月收取(24 个月内)。如果候选人离职,Hired 会停止收取佣金,而成功找到工作的求职者也能获得 1000 美元的红包。 大多数其他类似平台,都是事先向企业收取候选人信息浏览费用,而 Hired 则是将所有候选人的信息免费公开,直到候选人入职之后才开始收取费用。 Hired 最初的服务范围仅限于美国。去年3月 份,公司开始拓展国际市场,并在英国设立了一个办事处。去年年 底,Hired 又在加拿大设立了一个办事处。目前 Hired 正在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来加速国际市场的扩张步伐,目前已完成了三笔收购。 Hired 的第一项收购是 Jobbop。Jobbop 是一家位于墨尔本的招聘类创业公司。Jobbop 在澳大利亚提供的招聘服务的模式和 Hired 类似。而收购 Jobbop 也意味着 Hired 服务已经正式进入澳大利亚市场。此外,Hired 还收购了一家位于法国巴黎的创业公司 Breaz,后者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为本地公司招聘科技和销售人才。Hired 还收购了一家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创业公司 Zlemma。Zlemma 提供的服务主要利用 “语义搜索引擎” 的方式是帮助一些大公司(例如 Google、Amazon 和沃尔玛等)找到和自己发布空缺职位相匹配的求职者,从而改善公司的招聘现状。收购后,Hired 将 Zlemma 的技术直接整合进了自己的招聘系统中了。 今天除了发布融资消息外,Hired 今天还表示公司的服务范围已经拓展至新加坡。最开始的一段时间,Hired 主要瞄准的是互联网程序员的人才招聘市场,目前公司服务的人群范围进一步扩大了,除了互联网公司程序员外,Hired 现在提供的人才竞拍服务的对象还包括销售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公司今年还打算进一步扩大服务对象的范围。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进一步增加公司营收和流量,从而更好地吸引投资者。 目前的招聘市场可谓是非常火,就在上个月,一家名为 Job Today 的欧洲初创公司获得了 Accel 领投 // 菲利克斯以及红树林资本跟投的 1000 万美元 A 轮融资,它提供的面向 B 端的极速招聘功能,主要瞄准的是欧美蓝领招聘市场。而就在上个星期,校园职业社交平台 Handshake 刚获得 105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主要想让小白们更清楚自己该入哪行。 在中国也有和 Hired 招聘模式类似的创业公司,包括 100offer、JobDeer、yesoffer、实力拍等。其中 JobDeer 由于融资出现了问题,公司已于去年年 底停止了运营。推荐阅读《聊聊 JobDeer 从无到有,再到停止运营的那些事》。100offer 去年刚获得一轮 2000 万人民币的融资,目前每周一次新的拍卖,持续时间为 2 周,每个月拍卖 400-800 位程序员。在 2 周时间里 HR 都可以给正在拍卖的程序员发送邀请。每期拍卖时间定在周一。拍卖模式的流程是这样:程序员将自己的简历、Github 账号、社交网络账号等提交给 100offer,经过 100offer 审核之后,100offer 将会对程序员进行包装,比如一句话的个人简介等,通过审核的程序员将进入拍卖程序。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venturebeat.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3178.html
    资讯
    2016年02月10日
  • 资讯
    Zenefits 创始人兼CEO 出局,COO接替新CEO ,超高融资酿下苦果 Parker Conrad,作为2015 增长最快的独角兽之一的 Zenefits 创始人兼 CEO,正式从公司出局。 在 Parker 的掌舵下,Zenefits 的财政收入没能达到预期目标,而且正在接受美国监管部门的调查,可以说有点被公司扫地出门的感觉。接任的 CEO David Sacks 在向员工解释原 CEO 离职的内部邮件中表示,Conrad 是因为合规管理意识的缺乏而出局。 ''实际情况是,公司内部的各种流程、控制和法律风险的规避都在执行力上有些问题,甚至有些决定是错误的。'' Zenefits 主要的产品是 HR 相关的各种云服务,大多数都是免费的,其主要收入的来源是面向其客户的保险业务。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他们让未经授权的销售人员非法成为保险代理人,销售医疗保险,这一举动就引来了监管机构的调查。 随之而来的便是 Zenefits 在 2015年 未能达到自己定下的 1 亿美金的营收,这个消息也是 Conrad 确认的。而 1 亿美金这个数字也是 Zenefits 在之前能够收到资本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上一轮他们获得了 5 亿美金的融资,估值达到 45 亿美金。 但在其营收没能达到预期的情况下,Zenefitsd 投资者之一的 Fidelity 在去年9月 对这家公司的估值仅为拿到融资时的一半。 ''拿到授权''是新 CEO David Sacks 在内部邮件中提到的关键词之一,他强调之前的公司文化已经不太适应现在这家受到高度监管的公司了。这封内部邮件非常的直接的在职责 Conrad 的各种行为。 在成为公司 CEO 前,David 是 Zenefits 的 COO,同时也是一位投资人,经它手最明星的项目毫无疑问是 Paypal,这次公司高层的变动也让更多的投资人进入了董事会,包括鼎鼎有名的 Peter Thiel(Paypal 合伙人)。 原创文章,作者:Mihawk,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3184.html
    资讯
    2016年02月10日
  • 资讯
    LinkedIn 公布上季财报,宣布收购 Connectifier LinkedIn 今天公布了上一季度财报,虽然盈利强于预期,但是对今年一季度的盈利预测远逊于预期,导致股价盘后暴跌 30%。   LinkedIn 同时在财报中公布的还有对Connectifier的收购,Connectifier 是一家初创的招聘类科技公司,交易的细节条款并没有被披露。LinkedIn 在财报中写到:“对 Connectifier 的收购将会补强我们的核心产品,加速公司的战略布局,提升以机器学习为基础的搜索和匹配技术,以帮助招聘经理找到更合适的人才。”   Connectifier 的创始人 Ben McCann 和 John Jersin 之前在 Google 工作,其搜索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搜索指数包含了 4 亿个求职者信息。去年Connectifier 一共完成了 600 万美元融资,投资者包括 Goldcrest Investments、K5 Ventures、Okapi VentureCapital、True Ventures 和 Andrew Chen.   Connectifier 的用户包括 Dropbox、eBay、Facebook、Netflix、PayPal、Salesforce、Twitter 和 VMware 等。Connectifier 拥有免费和付费的产品,其产品线在短期内会保持不变。Jersin 在一篇博客中表示,不是全部团队都会加入 LinkedIn,“部分团队成员将会开始人生的其他旅程,我们的研究部门将搬到湾区,并在 LinkedIn 的 Talent Solutions 产品线担任重要角色”   LinkedIn 最近比较重要的收购还有Fliptop 和 Lynda。   本文编译自:venturebeat.com
    资讯
    2016年02月05日
  • 资讯
    2016大数据版图 编者注:原文是 FirstMark Capital 的 Matt Turck 的文章。本文全面总结了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态势,分析认为尽管大数据作为一个术语似乎已经过气,但是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才刚刚开始兴起,在与 AI、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结合下,大数据的机会也许要比大家想象的还要大。   在喜新厌旧的技术初创企业界,已有 3年 历史 “大数据” 听起来似乎已经过气了。虽然 Hadoop 在 2006年 已经出来,但 “大数据” 这个概念大概是在 2011 到 2014年 左右才真正火起来的。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至少是在媒体或者专家眼里,“大数据” 成为了新的 “金子” 或者 “石油”。然而,至少在我跟业界人士交谈中,大家越来越感觉到这项技术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停滞。2015年 可能是数据领域的那些酷小子转移兴趣,开始沉迷于 AI 以及机器智能、深度学习等许多相关概念的年份。   抛开不可避免的炒作周期曲线态势不管,我们的 “大数据版图” 已经进入第 4 个年头了,趁这个时候退一步来反思一下去年发生了什么,思考一下这个行业的未来会怎样是很有意义的。   那么 2016年 大数据到底还算不算个 “东西” 呢?我们不妨探讨一下。   企业技术=艰苦工作 大数据有趣的一点在于,它不再像当初经历过那样有可能成为炒作的题材了。   经过炒作周期后仍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产品和服务往往那些大家能够接触、可以感知,或者与大众相关联的:比如移动应用、社交网络、可穿戴、虚拟现实等。   但大数据基本上就是管道设施的一种。当然,大数据为许多消费者或商业用户体验提供了动力,但它的核心是企业技术:数据库、分析等,这些东西都是在后端运行的,没几个人能看得见。就像在那个世界工作的任何人都知道那样,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就想适应企业端的新技术是不可能的。   大数据现象在早期主要是受到了与一批骨干互联网公司(尤其是 Google、Facebook、Twitter 等)的共生关系的推动,这些公司既是核心大数据技术的重度用户,同时也是这些技术的创造者。这些公司突然间面对着规模前所未有的庞大数据时,由于本身缺乏传统的(昂贵的)基础设施,也没有办法招募到一些最好的工程师,所以只好自己动手来开发所需的技术。后来随着开源运动的迅速发展,一大批此类新技术开始共享到更广的范围。然后,一些互联网大公司的工程师离职去创办自己的大数据初创企业。其他的一些 “数字原生” 公司,包括崭露头角的独角兽公司,也开始面临着互联网大公司的类似需求,由于它们自身也没有传统的基础设施,所以自然就成为了那些大数据技术的早期采用者。而早期的成功又导致了更多的创业活动发生,并获得了更多的 VC 资助,从而带动了大数据的起势。   快速发展了几年之后,现在我们面临的是更加广阔、但也更加棘手的机遇:让中等规模到跨国公司级别的更大一批企业采用大数据技术。这些公司跟 “数字原生” 公司不一样的是,他们没有从零开始的有利条件。而且他们失去的会更多:这些公司绝大部分的现有技术基础设施都是成功的。那些基础设施当然未必是功能完备的,组织内部许多人也意识到对自己的遗留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应该是早点好过晚点,但他们不会一夜间就把自己的关键业务取代掉。任何革命都需要过程、预算、项目管理、试点、局部部署以及完备的安全审计等。大企业对由年轻的初创企业来处理自己基础设施的关键部分的谨慎是可以理解的。还有,令创业者感到绝望的是,许多(还是大多数?)企业仍顽固地拒绝把数据迁移到云端(至少不愿迁移到公有云)。   还需要理解的另一个关键是:大数据的成功不在于实现技术的某一方面(像 Hadoop 什么的),而是需要把一连串的技术、人和流程糅合到一起。你得捕捉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这些工作一部分可以由产品来完成,而有的则需要人来做。一切都需要无缝集成起来。最后,要想让所有这一切发挥作用,整个公司从上到下都需要树立以数据驱动的文化,这样大数据才不仅仅是个 “东西”,而且就是那个(关键的)“东西”。   换句话说:有一堆艰苦的工作要做。   部署阶段 所以,这就是在经过几年引人瞩目的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冒头,VC 投资频等头条后,我们开始步入大数据的部署期和早期成熟期的原因。   更有前瞻性的大公司(姑且称之为传统技术采用周期的 “早期采用者”)在 2011 到 2013年 间开始实验大数据技术,推出了若干的 Hadoop 试点计划(往往是因为赶时髦)或者尝试一些点方案。他们招募了各种各样此前并不存在的岗位(如 “数据科学家” 或 “首席数据官”)。他们进行了各种努力,包括吧全部数据都堆到一个数据容器(“data lake”),然后希望紧跟着就会发生奇迹(往往不会)。他们逐步建设自己的内部能力,试验了各种供应商,从试点计划到生产中的局部部署,然后到现在争论要不要全企业铺开(全范围铺开实施的情况还很罕见)。许多情况下,他们正处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拐点上,即经过大数据基础设施的数年建设后,能够展示的成果还不多,至少在公司内部的商业用户看来是这样的。但是大量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已经做完了,现在开始进入到有影响力的应用部署阶段了。只是从目前来看,这种建构在核心架构之上的应用数量还不成比例。   接下来的一波大公司(称之为传统技术采用周期的 “早期多数使用者”)大多数时候对大数据技术是持观望态度的,对于整个大数据方面的东西,他们还在心存一定程度困惑中观望。直到最近,他们还在指望某个大型供应商(比如 IBM)会提供一个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不过现在看来这种情况近期内并不会出现。他们看待这个大数据版图的态度是心怀恐惧,在想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跟这一堆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同的初创企业合作,然后修补出各种解决方案。   生态体系正在成熟 与此同时,在初创企业 / 供应商这一块,整个第一波的大数据公司(2009 至 2013年 间成立的那批)现在已经融了数轮的资金,企业规模已经得到了扩大,并且从早期部署的成功或失败中学到了东西,现在他们已经能够提供更成熟的、经受过考验的产品了。少数一些已经成为了上市公司(包括 2015年 上市的 HortonWorks 和 New Relic),而有的(比如 Cloudera、MongoDB 等)融资已经达上亿美元了。   这个领域的 VC 融资活动仍然很有生气,2016年 的前几周我们见证好几轮相当可观的后期阶段大数据融资事件:DataDog(9400 万美元),BloomReach(5600 万美元),Qubole(3000 万美元),PlaceIQ(2500 万美元)等。2015年 大数据初创企业拿到的融资额达到了 66.4 亿美元,占整个技术 VC 总融资额额 11%。   并购活动则开展得中规中矩(自从上一版大数据版图发布以来完成了 34 项并购,具体可参见附注)   随着该领域的创业活动持续进行以及资金的不断流入,加上适度的少量退出,以及越来越活跃的技术巨头(尤其是 Amazon、Google、IBM),使得这个领域的公司日益增多,最后汇成了这幅 2016 版的大数据版图。   显然这张图已经很挤了,而且还有很多都没办法列进去(关于我们的方法论可以参见附注)   在基本趋势方面,行动开始慢慢从左转到右(即创新、推出新产品和新公司),从基础设施层(开发者 / 工程师的世界)转移到分析层(数据科学家和分析师的世界)乃至应用层(商业用户和消费者的世界),“大数据原生应用” 已经在迅速冒头—这多少符合了我们原先的一些预期。   大数据基础设施:仍有大量创新 Google 由 Cutting 和 MikeCafarella 主导的关于 MapReduce 和 BigTable 的论文(Hadoop 的基础)问世已有 10年 了,在这段时间里,大数据的基础设施层已经逐渐成熟,一些关键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但是,基础设施领域的创新仍然富有活力,这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可观的开源活动规模。   2015年 无疑是 Apache Spark 之年。自我们发布上一版大数据版图以来,这个利用了内存处理的开源框架就开始引发众多讨论。自那以后,Spark 受到了从 IBM 到 Cloudera 的各式玩家的拥护,让它获得了可观的信任度。Spark 的出现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它解决了一些导致 Hadoop 采用放缓的关键问题:Spark 速度变快了很多(基准测试表明 Spark 比 Hadoop 的 MapReduce 快 10 到 100 倍),更容易编程,并且跟机器学习能够很好地搭配。   除了 Spark 以外,还出现了其他的一些令人兴奋的框架,比如 Flink、Ignite、Samza、Kudu 等,这些框架的发展势头也很好。一些思想领袖认为,Mesos(数据中心资源管理系统,把数据中心当作一台大计算资源池进行编程)的出现也刺激了对 Hadoop 的需求。   即便在数据库的世界里,新兴的玩家似乎也越来越多。多到市场已经难以承受的地步,这里发生了很多令人兴奋的事情,从图形数据库(如 Neo4j )的成熟,到专门数据库的推出(如统计时序数据库 InfluxDB),乃至于 CockroachDB 的出现(受 Google Spanner 灵感启发诞生的融合了 SQL 与 NoSQL 长处的新型数据库)。数据仓库也在演变(如云数据仓库 Snowflake)。   大数据分析:现在跟 AI 结合了 大数据分析过去几个月出现的一股趋势是,越来越关注利用人工智能(形式和风格各异)来帮助分析大规模的数据,从而获得预测性的洞察。   其实最近出现复兴的 AI 很大程度上算是大数据的产物。深度学习(最近受到关注最多的 AI 领域)背后的算法基本上是几十年前就诞生了的,但直到最近能够以足够便宜、足够快速地应用到大规模数据之后才发挥出了它的最大潜能。AI 与大数据之间的关系如此紧密,以至于业界专家现在认为 AI 已经令人懊恼地 “与大数据陷入了热恋当中”。   不过反过来,AI 现在也在帮助大数据实现后者的承诺。分析对 AI/ 机器学习越来越多的关注也符合大数据下一步演进的趋势:现在数据我都有了,但究竟从中能得到什么样的洞察呢?当然,这件事情可以让数据科学家来解决,从一开始他们的角色就是实现机器学习,否则的话就得想出模型来发现数据的意义。但是机器智能现在正在逐渐发挥辅助数据科学家的作用—只需要倒腾数据,新兴的产品就能从中提炼出数学公式(如 Context Relevant)或者自动建立和推荐最有可能返回最佳结果的数据科学模型(如 DataRobot)。一批新的 AI 公司提供的产品能够自动识别像图像这样的复杂实体(如 Clarifai、Dextro),或者提供强大的预测性分析(如 HyperScience)。   同时,随着基于无监督学习的产品的传播和改善,看看它们与数据科学家之间的关系如何演变将非常有趣—将来这两者是敌还是友呢?AI 当然不会很快取代数据科学家的位置,但预计会看到数据科学家通常执行的更简单一点的工作越来越多的自动化,从而可以极大提高生产力。   但不管怎样,AI/ 机器学习绝不是大数据分析唯一值得关注的趋势。大数据 BI 平台的普遍成熟及其日益增强的实时能力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趋势(如 SiSense、Arcadia Data 等)。   大数据应用:真正的加速 随着一些核心基础设施的挑战得到解决,大数据应用层正在快速构建。   在企业内部,已经出现了各种工具来帮助跨多个核心职能的企业用户。比方说,销售和营销的大数据应用通过处理大规模的内外部数据来帮助找出哪位客户可能会购买、续约或者流失,且速度越来越实时化。客服应用帮助个性化服务。人力应用帮助找出如何吸引和挽留最好的员工等。   专门的大数据应用几乎在任何一个垂直行业都有出现,从医疗保健(尤其是基因组学和药物研究)到金融、时尚乃至于执法(如 Mark43)。   有两个趋势值得强调一下。   首先,这些应用很多都是 “大数据原生” 的,本身都是依托在最新的大数据技术基础上开发的,代表了一种客户无须部署底层大数据技术即可利用大数据的有趣方式—因为那些底层技术已经是打包的,至少对于特定功能来说是这样的。比方说,ActionIQ 就是在 Spark 基础上开发的(或者说是 Spark 的一个派生),所以它的客户能够在营销部门利用 Spark 的威力而不需要自己部署 Spark,这种情况下是没有 “装配线” 的。   其次,AI 在应用层也有很强大的存在。比方说,在猫捉老鼠的安全领域中,AI 被广泛用来对付黑客,实时识别和对抗网络攻击。去年已经出现了一个 AI 驱动的数字助手行业,支持从任务自动化到会议安排(如 x.ai)以及购物等几乎一切事情。这些解决方案对 AI 的依赖程度不一,从几乎 100%自动化到 “有人参与” 等情况各不相同,但是可以明确的是,人的能力在 AI 帮助下得到了增强。   结论 从很多方面来看,我们仍然处在大数据现象的早期发展阶段。尽管已经花费了数年时间,但减少基础设施来存储和处理大规模数据还只是第一阶段。AI/ 机器学习已经成为大数据应用层的一股迅猛趋势。大数据与 AI 的结合将会推动很多行业的惊人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说,大数据的机会也许要比大家想象的还要大。   然而,随着大数据继续走向成熟,这个术语本身可能会消失,或者变得太过时以至于没有人会再使用这个词。这就是成功赋能技术令人讽刺的命运归宿—由于技术的广泛传播,然后到达无所不在的地步,最后被人熟视无睹。   附注: 1)由于不可能把大数据的所有公司都列到图表上,所以我们只能按照一定原则筛选部分公司出来,筛选原则一是进行过 1 轮或多轮 VC 融资的初创企业,二是把一些我们特别感兴趣的较早期初创企业列进去。   2)值得注意的收购包括 Revolution Analytics(微软 2015年1月 收购),Mortar(DataDog2015年2月 收购),Acunu 和 FoundationDB(2015年3月 被苹果收购),AlchemyAPI(2015年3月 被 IBM 收购),Amiato(2015年4月 被 Amazon 收购),Next Big Sound(2015年5月 被 Pandora 收购),1010Data(Advance/Newhouse 2015年8月 收购),Boundary(BMC 2015年8月 收购),Bime Analytics(Zendesk 2015年10月 收购),CleverSafe(IBM 2015年10月 收购),ParStream(2015年11月 被思科收购),Lex Machine(2015年11月 被 LexisNexis 收购),DataHero(2016年1月 被 Cloudability 收购)。   本文编译自:mattturck.com
    资讯
    2016年02月04日
  • 资讯
    HRTech周资讯(1.25-1.31) 以下是HRTechChina为您整理的上两周(1.25–1.31)人力资源科技行业精彩动态。上周的人力资源科技行业一周动态我们将分为三个板块,分为一周热文、一周融资/收购报道、以及一周产品报道。 如对HRTech方面有自己的见解、作品以及资讯,也欢迎大家投稿至tougao@hrtechchina.com 一周热文 中美SaaS差异再思考:SaaS技术的背后,到底还藏着什么? 即便在美国,云计算如此深入人心了,大家也不是言必出SaaS。SaaS只是软件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的流行背后实际上仍然是用户的需求趋势。SaaS更有利于信息的流动,SaaS更有利于不同设备的屏读,SaaS更有利于信息的过滤,重组和共享。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11327.html  移动互联网时代,HR如何保持正确姿势? 本文从第一、移动互联网时代“双高”、第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四势”、第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 “五化”、第四、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职能模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四个方面向我们解释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HR应该如何保持正确姿势。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11338.html     一周融资/收购报道 【HRTechChina专稿】2015年12月人力资源科技投融资小结 2015年12月,HRTechChina共收录了22家人力资源科技行业投融资信息以及1家收购信息。投融资信息分别为:国内14家,国外8家。同时,编辑又把人力资源科技行业再进行领域细分,本月收录的细分领域涉及:招聘;在线教育;协同办公;社保;云计算;大数据;等几大类。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11367.html    强调“人才专属”的友才网获超千万元人民币Pre-A 融资 “友才网” CEO 陈兰珍透露,近日已完成超千万元人民币的 Pre-A 轮融资,此轮融资由星河互联与上市公司汇冠股份联合投资。 “友才网” 目前定位服务于猎头顾问,公司 2015年3月 成立,当时拿到 300 万天使投资。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11324.html   七牛云存储获1亿美元D轮融资 打造综合PaaS云服务 七牛云存储日前对外宣布获得超过一亿美金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嘉实投资领投,上轮投资人以及澳洲电信、方广资本、张江集团等跟投。 七牛云存储由创始人许式伟于2011年创立,专注以数据为中心的公有云服务市场,为企业提供数据在线托管、传输加速以及云端处理及综合云服务解决方案。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11332.html   提供一分钟视频培训服务的Grovo获4000万美元C轮融资 Grovo 是一家供短视频教学培训服务的创业公司,公司刚获得一轮 4000 万美元的 C 轮融资。此轮融资由 Accel 领投,Costanoa Venture Capital、SoftTech VC、 Greg Waldorf 和 Vayner Capita 跟投。到目前为止,Grovo 的融资总额已达 6500 万美元。 Grovo 主要制作 60-90 秒钟长的通俗易懂的短视频来帮用户快速 get 一些特别的技能。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11348.html   24小时内为雇主找到合适求职者,Job Today获1000万美元A轮投资 新兴欧洲招聘初创公司Job Today已经成功获得1000万美元投资(875万欧元)。这笔资金将用来扩张全球市场,搭建求职者与雇主快速连接的桥梁。 Job Today这款应用在安卓和iOS平台上均可下载。应用的受众对象是零售、酒店以及服务行业的小企业。公司的目标是靠移动手机平台来简化求职者与雇主之间的配对过程,以此来“变革”招聘流程。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11361.html   整合内容营销,ScribbleLive 收购可视化工具 Visually 内容营销平台 ScribbleLive 刚刚收购了可视化信息图工具 Visually,后者大部分成员将加入 ScribbleLive,但是具体交易金额并未透露。 总部位于多伦多的 ScribbleLive 成立于 2008年,原来是做即时博客平台,随后开始慢慢拓展功能,逐步演变成了帮助企业通过博客、视频等内容形式促销的营销平台。 详细内容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11358.html   国内一周产品报道: 大嘴巴 网址:http://www.91dzb.com/ 创立时间: 2015年2月 创始人:林晓鹏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11321.html 简介:大嘴巴是一个以信息公告为切入点,社区为延伸的蓝领生活交流平台,通过PGC公告进行引流,形成同厂圈子、LBS圈子、老乡圈子、兴趣圈子等UGC社群,塑造多维信息交流网络,解决蓝领信息孤岛问题。深圳市葵花子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产品。   我的打工网 网址:http://wodedagong.com/ 创始时间:2013年5月 创始人:Jason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11335.html 简介: 我的打工网是一个主打蓝领招聘招聘的服务网站,提供打工族的专属经纪人服务,适合范围包括寒暑假工、院校实习生、社会工及农民。南通达迎家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旗下。   瞬聘网 网址:http://www.shunpin.com/ 创立时间: 2013年 创始人:顾山林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11351.html 简介: 瞬聘网是一个让软件工程师可以进行平时积累诚信和软件开发能力的平台。   随身差旅 网站:http://www.suishenchailv.com/ 创始时间:2016年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11364.html 简介: 随身差旅是一款针对商务人士消费管理的差旅工具。   捷库 网站:http://www.gikoo.cn/ 创始时间:2008年1月 创始人:晁阳 报道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11370.html 简介: 捷库动力(GiKoo)是一家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与业务支持的移动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致力于用手机提升一线员工的技能与业绩,此前主打移动学习平台。
    资讯
    2016年02月02日
  • 资讯
    职业服务平台搜前途获千万级人民币 Pre-A 轮融资 致力于通过大数据算法实现精准匹配的在线招聘平台 搜前途,已经完成千万级人民币 Pre-A 轮融资。据悉,这是团队拿到的第二笔融资,2015 年初,搜前途获已获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融资。   搜前途通过抓取办法聚合多家招聘网站的职位信息,并通过大数据算法向求职者推荐适合的岗位;在企业用户一端,在简历足够多的时候,也会针对用人单位提供采用同一技术的推送服务,从而达到精准招聘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搜前途目前推出了针对 B 端用户的“简历清洗服务”,将用户在多个渠道(如,智联,51job 等等)发布的职位及收取的简历快速整合到搜前途,搜前途对这些简历进行自动解析、标准化处理并通过大数据算法自动计算职位与简历的匹配度, 帮助 HR 从繁杂的简历堆中解放出来。   按照团队的说法,简历清洗算法的准确度已经超过 70%,产品流程已经获得企业的小范围验证,节后即将开放试用。这样一来,HR 从传统模式下的多渠道发布职位、多渠道收集简历、繁重人工筛选,转变成一键发布职位、自动聚合简历、机器智能筛选,极大的提高 HR 的工作绩效,让 HR 可以专注于更有价值的工作内容(如面试,吸引候选人)。   在获得新一轮的融资之后,搜前途的创始人兼 CEO 刘勇表示:“搜前途创新商业模式的障碍已经扫清,春节之后,不仅‘简历清洗服务’将开放试用,同时由于大数据架构的优化完成,更多的真实用户简历将放开。”   在线招聘竞争日趋激烈,除了传统的在线招聘平台外,不少新的玩家也打着精准招聘、智能招聘口号进入市场,比如动点科技之前报道的 简寻。不论是“清理清洗”也好还是“机器猎头”也罢,除了比拼“去重”能力外,匹配质量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来源:动点科技
    资讯
    2016年02月02日
  • 资讯
    【HR/招聘第三方】2016年1月动态(下期) HRTechChina编者注:此文作者为奶兄(来自公众号:小奶嘴),授权HRTechChina发表。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公众号,单位如需转载,请备注作者以及出处。如对HRTech方面有自己的见解、作品以及资讯,也欢迎大家投稿至tougao@hrtechchina.com   以下内容是奶兄为大家搜集罗列的关于HR/招聘第三方的最新动态。1月份下期将为你带来智联招聘、56街、猎聘、小欧临聘、仁云HR、友才网、畅往等等HR/招聘第三方的最新动态与奶兄微点评。微点评仅仅代表奶兄个人观点,欢迎各位指正纰漏与拍砖。   关键词-私有化 1、智联招聘 1月19日智联招聘宣布收到私有化要约,来自CDH V Management Company Limited和Shanghai Goliath Investment Management L.P.两家机构组成买方财团。 【奶兄微点评:最近不少人力资源公司在新三板上市,比如东方网升、HiAll、杰艾人力、测聘网等;智联招聘如果私有化在纽交所退市,肯定会寻求在国内重新上市的;但是国内目前股市熔断不断,是否是个好的时机需要观察。】   关键词-上线/推新 1、56街 56街专注物流行业职业机会与人才成长的垂直招聘平台56街上线。目前有物流人才求职、企业招聘、行业资讯三大模块,并推出了职位个性化订阅和企业招聘定制化服务。   体验地址:www.56jobs.com 【奶兄微点评:奶兄一直在关注京东、达达、顺丰等物流众包平台的信息,需求的兼职人才众多,这些企业不可能自己来完成五十万甚至百万兼职物流人才的招聘(当然也许他们的人力资源部内部创业也是一种可能性),所以需要专注物流垂直细分领域的招聘平台以及兼职平台来对接完成,这也许是56街等此类平台需要考虑的方向;当然也是目前很多传统的派遣外包人力资源公司可以思考对接的一个方向。】   2、猎聘 1月26日猎聘推出猎币,开始针对猎头公司进行收费。同日,猎聘的logo进行了升级,来感受下。 【奶兄微点评:奶兄在文章《从猎聘网开始对猎头公司收费说起》,谈到了企业招聘官以及猎头顾问要加强招聘渠道建设和优化、提升搜寻和勾搭能力、重视招聘成本质量和效率、重视人才储备和ATS建设、加强自身个人品牌建设和社交渠道连接的广度深度;同时表示招聘第三方不管是简历涨价还是免费转收费都是相对合理的,他们不是慈善机构,他们每年获取新用户和激活旧用户所花费的成本很高;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招聘官和猎头顾问加强自我内功修炼才是王道,当然招聘第三方多为企业和猎头提供一些增值服务也是人心所向。】   3、小欧临聘 1月25日由博尔捷集团旗下品牌欧孚视聘打造的兼职服务O2O平台小欧临聘正式上线。   4、仁云HR 1月,仁云HR倾力打造的HRO SaaS服务交易平台6.0正式上线,仁云HR也将从向用户提供信息系统型服务向业务交易型服务转型。   目前仁云HR的HRO SaaS服务交易平台针对中小微企业、初创企业和自由职业者提供人事管理、社保公积金代理、薪资外包、商业保险、健康体检、员工灵活福利和政策咨询等专业化服务。   体验地址:www.hrocloud.com   关键词-融资 1、友才网 1月下旬友才网宣布完成超千万元的 Pre-A 轮融资,此轮融资由星河互联与上市公司汇冠股份联合投资。   友才网目前定位服务于猎头顾问,公司2015年3月成立;友才网让猎头先专一维护一批人才,然后寻找对口的职位推荐;友才网平台有两种角色,人才经纪人和招聘管家,人才经纪人对接人才,招聘管家对接企业的招聘需求;友才网平台的盈利模式是抽取猎头佣金10%。   体验地址:www.vipyoucai.com 【奶兄微点评:友才网的这种BH模式的平台其实国内目前有不少,比如猎上网、基摩村、猎必得、维猎网等;每家的发展的侧重点不一样,友才网期待在人才经纪人、人才专属、人才对应猎头的唯一性、人才的技能和时间共享等方向做一些探索,做差异化的平台,不然和已经成熟的平台竞争毫无优势。】   关键词-互联网+ 1、畅往 给大家介绍一个一款面向互联网用户的移动社交产品,力推”同行社群”、”社群招聘”等功能;该app由深圳惠卡世纪集团有限公司畅往团队打造,以精准结交同行人脉、探讨行业发展趋势、搜索行业职位、招聘人才等为主体,力争营造一个精准的人才人脉库。   体验地址:http://changwang.365sji.com     【关于奶兄】 我不是大V也不是大师,我是草根,我是屌丝,我是奶兄,我为自己代言。 欢迎各位关注奶兄的“小奶嘴”,让我们一起愉快的玩耍。      
    资讯
    2016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