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效果营销平台OLAmobile 1000万美元收购品牌推广平台IconPeak
对于德国孵化器Makers而言,它孵化的两家公司都被效果营销平台OLAmobile收购了,这的确是令人满意的市场退出方式。
这次交易的金额为1000万美元,IconPeak及其子公司BidderPlace都会被并入OLAmobile,进而提高后者在移动效果营销市场的普及率。
相关数据表示,这次市场退出让Makers获得了50倍的回报。这表明了这家孵化器的精简模式的确有效。这两家公司都是Makers从零开始创建,它为它们招募了合适的联合创始人,提供了种子轮资金。IconPeak和Bidderplace分别创立于2013年和2015年。
IconPeak是Makers创立的第一家专门帮助出版商通过广告盈利的公司,它能通过其500多个应用开发方和品牌合伙人来推广按需应用。而IconPeak提供的这些渠道也会反过来让这些合伙人受益,进而提高他们应用的用户参与度。
据外媒获悉,这家柏林公司是由Makers和Gunnar Kämpgen及Felipe Ogibowski联合创立。在Ogibowski和Kämpgen的领导下,仅三年时间,IconPeak就已经获得了500多家广告商和3000多家媒体合伙人的认可。目前公司拥有30多名员工,并且为100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了服务。
子公司Bidderplace是一个效果营销网络,它能把出版商和广告商以一种自助服务的模式聚集在一起。目前这家公司拥有15名员工,服务的客户遍布30个国家。
【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8月3日报道 (编译:叶展盛)
资讯
BOSS直聘上线身份认证策略,CEO赵鹏:愧对当事人
8月3日凌晨,北京大雨,太阳宫冠捷大厦BOSS直聘办公楼依然灯火通明。
昨日上午,教育行业网站“芥末堆”发文《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称,求职者李文星因在BOSS直聘上应聘,疑似遭遇天津传销骗局,在失联后最终不幸身亡。
而在昨日下午,腾讯科技使用两部手机下载了BOSS直聘并注册成为求职者和面试者时,发现只需填写手机验证码,编造个人和公司资料,再随便写上求职意向或者招聘要求,就可以直接发布相关职位。
最终,在求职信息发出两小时后,账号收到了9个公司发来的私信;在招聘信息发出两小时后,账号收到7个求职者发来的求职意向。
不过,就在今天凌晨1:23,系统突然提示发布的职位没有通过审核,原因是没有进行身份认证。今天凌晨1点半,BOSS直聘CEO赵鹏在接受腾讯科技独家专访时说,“刚才上线的策略,觉得之前没有做好工作愧对了当事人。”
腾讯科技询问多位网络招聘行业人士,普遍认为虚假资料几乎充斥在各大招聘平台,前程无忧、智联招聘、58同城等大平台几乎无一幸免。比如有网友曾反馈自己在中华英才网也遭遇到传销招聘。
招聘行业的确已经成了虚假信息的重灾区。腾讯科技在新浪微博上搜索“XX 骗子”(XX代表招聘网站名称),智联招聘的搜索结果241条,58同城招聘的搜索结果331条,前程无忧/51job的搜索结果94条,拉勾的搜索结果32条,中华英才网的搜索结果31条,BOSS直聘22条。
关于BOSS直聘对虚假信息的审核问题,赵鹏没有直接回答。他说,BOSS直聘对于平台上的虚假招聘者一直是零容忍。“2015年的时候,当时公司还很小,采取只要资料合规就可以先发一个职位,只要不触发举报就可以招聘这样一个策略。”赵鹏说,这个策略有问题,错就错在没能及时改进。
他表示,这次事件之后,BOSS直聘会放更多的工程师在这件事上,后续会要求所有招聘者都进行认证审核,同时引入人脸认证、身份证认证等措施。同时,BOSS直聘还将加大资源发展反虚假招聘者系统,通过“人工+机器”的手段进行审核。
“这件事很惨痛,只要企业还可以支撑这个成本的阀值,保持经营,我们就会坚持这么做下去。我们把作恶的成本提得很高,这样坏人成本跟不上,就不会上来了。我们无法杀死传销、诈骗这样的社会现象,但是我们应当努力驱逐这样的事情出现在我们平台。”赵鹏说。
以下是腾讯科技独家专访赵鹏的实录:
腾讯科技:李文星死亡事件,相信你也看到了,当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否与投资人进行过沟通?
赵鹏:我们是7月28日,芥末堆记者通过微信加我,我通过了,告诉我这个事情。我们第一反应是赶紧联系警方,联系家属,这样有利于抓住真凶。这些第一反应,在记者、警方、家属那里都有记录。为什么时这样的第一反应,因为当时听到的信息,理解都指向是他杀,我们关心的事情是要抓住真凶。直到8月2日看了报道,而且向李文星亲属直接进行了沟通,我们才得知了死亡的原因,十多天之前李文星已经火化、安葬了。
我们已经与投资人进行了沟通,投资人高度重视此事。
腾讯科技:作为产品的所有者和运营方,你觉得这次的问题出在哪里?
赵鹏:人命关天,责任重大,得先来理解一下“这次的问题”。首先,虽然李文星的死亡不是我们平台直接造成,但毕竟参考了平台上的一些信息,这是严肃重大的事情,需要法律的最终裁决。同时,这确实暴露出了我们存在招聘者审核的漏洞。
腾讯科技:在历次融资过程中,有投资机构关于产品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哪些方向?审核方面他们会不会特殊关注?
赵鹏:我们的投资人一直非常关注我们的审核机制。但是出于对我们的信任,所以相信了我们的策略是可行的。
腾讯科技:BOSS直聘拿了这么多知名机构的融资,是否也有一定的业绩压力?
赵鹏:没有业绩的压力,我们投资人给我们空间很大。
腾讯科技:看你的职业经历很丰富,当初创业的初心是什么?这次事件会改变你对创业、技术、商业的看法吗?
赵鹏:创业的初心是更好解决求职者的求职需求,不会改变我的看法。招聘平台被传销困扰很多年,这几年技术的发展会带来改变的可能,这次事件之后,我们会放更多的工程师在这件事上。
腾讯科技:你肯定知道魏则西事件,当时你是怎么看的?现在在自己公司发生了类似事件,会让你对公司的未来有新的思考吗?
赵鹏:魏则西事件我知道,但是我了解不深,只是看了几篇转载报道,所以我没有办法对比有多类似。但是我知道自己公司需要认真改进招聘者审核这个事情,这是我们应当不遗余力去做的。
腾讯科技:现在反思,以前在商业发展和社会责任之间是否缺乏平衡,创业公司如何二者兼顾?
赵鹏:现在反思,在2015年公司很小的时候,执行“只发一个职位,资料合规,可以先发;不触发举报,可以招聘”这个审核机制,这个策略在平台没有什么影响力的时候还可以。后来因为上了反虚假招聘系统,所有招聘者每天会被多次扫描,觉得就够了。这是不对的,我们应当花更大的力气和资源去做全面的”机器+人工“的审核。
关于创业公司如何在商业发展和社会责任之间做平衡,我想起蜘蛛侠的一句话: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我们这个行业比较特殊,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一体的,所以应该是一起做的。
腾讯科技:去年网络上也有人反应在你们平台上遇到了假冒的公司,你们当时的做法主要是查封这个特定的账号,在源头的审核机制上好像没有做出相应的改进?
赵鹏:回顾本次事件,我们意识到自2015年初以来,平台执行的审核机制应该及时更新的,这造成了惨痛的教训。公司管理团队已经形成决策并且落实,把招聘者真实性审核,作为生命线。
Boss直聘从8月3日凌晨开始,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对于所有招聘者执行事先审核认证的流程。不久,在目前材料审核的基础上,我们会采取如身份证、人脸识别等更为准确的审核认证措施。
腾讯科技:去年BOSS直聘关闭了很多冒充光线传媒的招聘主,光线传媒还特意发过微博说BOSS直聘是审核把关最严的,现在你也这样认为吗?
赵鹏:我们对于平台上的虚假招聘者一直是零容忍,当时光线跟我们反馈了这个事情,我们第一时间采取了处理措施,还号召平台用户认准真光线的BOSS。我们其实很希望真实公司的招聘者上来,这样冒充的人更难造假。
腾讯科技:虚假招聘屡禁不止,好像全行业都有遇到,你觉得在这方面的管控上BOSS直聘做了哪些努力?如何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赵鹏:我们后续会要求所有招聘者都进行认证审核,同时引入人脸认证、身份证认证等措施。同时,加大资源发展我们的反虚假招聘者系统,通过“人工+机器”的手段进行审核。这件事很惨痛。只要企业还可以支撑这个成本的阀值,保持经营,我们就会坚持这么做下去。我们把作恶的成本提得很高,这样坏人成本跟不上,就不会上来了。
招聘行业跟传销斗争了很多年,现在有AI,我觉得通过AI、通过技术手段,有希望解决。我们无法杀死传销、诈骗这样的社会现象,但是我们应当努力驱逐这样的事情出现在我们平台。
腾讯科技:你们在昨天回应中,未经记者同意就泄露对方真名,这一做法是否欠妥?
赵鹏:这一做法的确欠妥,我们应当向记者本人道歉。另外,后续的一切回应我们都隐藏了名字,都说某某记者。
资讯
新创OKR绩效管理公司 Lattice 获得640万美金 A轮融资
Lattice 7月31日 官方宣布获得640万美元A轮融资。由Thrive Capital 领投。本轮资金主要用于团队建设和产品开发。
此前去年5月也是有Thrive Capital 投资的28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可以看这里报道
详细请看:
We’re excited to share that Lattice has raised $6.4 million in Series A funding led by Thrive Capital. They’ve been a great partner since leading our seed round a little over a year ago and we’re thrilled to be working with them even more closely.
Eric and I founded Lattice on the idea that good or bad people management can make or break not just company performance, but individual happiness. By building software that guides companies towards better people management, we thought we could improve both of these things.
In the 14 months since launching Lattice, we’ve built a suite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ools and have had the opportunity to work with some great clients. This new round of funding will allow us to continue building our team so that we can improve and expand our product offering and serve our customers better.
We’re grateful that the journey has gone as well as it has so far. We’ve lucked out many times with patient customers, talented teammates who joined us early in the process, investors who have been extremely supportive, and friends and family who have been there through a lot of ups and downs. We’re having a great time and we can’t wait to keep building Lattice.
资讯
一美企将在员工体内植入芯片 用于门禁和支付
据外媒报道,美国威斯康星的一家企业计划开始为员工提供芯片植入,采取自愿的方式。植入芯片后,员工在工作期间可通过扫描芯片购买食物和进入公司大楼。
Three Square Market是威斯康星一家为休息室和小型市场提供技术支持的公司,该公司已经有50余名员工自愿在体内植入芯片。这种微型芯片采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可在几秒之内植入拇指和食指之间。
该企业预测,芯片将为员工购物支付、进入大楼和电脑解锁提供便利。企业首席执行官Todd Westby在公司发言时说:“我们可以预计,RFID射频识别技术将为支付结算、门禁系统、机器使用、电脑登录、手机解锁、名片分享和信息记录等事项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最终,这项技术将变成人人标配的通行证,人们可以使用它乘坐公共交通、进行大小结算等。”
虽然在员工体内植入芯片像是恐怖电影的情节,但是这家公司目前正与瑞典国际生物黑客公司(BioHax International)进行合作。据悉,后者已在众多员工体内植入芯片。
不过,首席执行官Todd Westby表示,植入芯片与否由员工自愿选择,并且芯片不会对员工进行GPS追踪。
(实习编译:邹付容 审稿:刘洋)
来源:环球网科技
资讯
主打高管教育,在线培训公司ExecOnline获1600万美元B轮融资
近日,在线培训公司ExecOnline宣布已获得1600万美元的B轮投资,由NewSpring Capital领投,Osage Venture Partners、New Atlantic Ventures、Kaplan和Gerson Lehrman Group的联合创始人Thomas Lehrman参与投资。这笔资金将用于扩大销售、开发更多在线领导力培训项目。
成立于2012年的ExecOnline致力于提高世界各大公司高管们的领导力和协作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并应用关键性见解和解决方案。所以,它的主要业务是为顶级商学院开发在线培训项目,其中包括可定制的学习管理系统、在线教学设计和完整的销售能力培训,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自主学习相应课程。
具体来说,ExecOnline提供在领导力、战略、创新、运营等方面的大学认证项目(一般为期6周),以及更多针对客户特殊企业目标(增加销售量、用户量等等)的动态课程。服务的形式包括针对个人的随需应变的视频讲座、自我节奏的应用性练习,以及针对团体的与教师和全球社区的精英人士的在线沟通等。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高管们可以自主设计或“群策群力”,解决其组织的关键需求或挑战。
通过一个动态、交互式的在线学习环境,ExecOnline打破了传统培训机构成本和质量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还可以在整个企业中扩展并培养相关人员的协作技能。
ExecOnline合作学校
ExecOnline采用了B2C和B2B2C两种商业模式,一是由用户自主注册购买,二是通过知名商学院/公司覆盖到高管们。经过几年的发展,ExecOnline已为150多个组织,其中包括10%的《财富》1000强公司,以及 7000名商业领袖提供了创新性领导力培训项目。
中国也有创业公司尝试了针对精英的在线培训,主要代表是优米网。2010年上线的优米网定位为中国商界领袖竞争知识平台,主要为商界精英提供授课视频。
资讯
想用AI取代人力的谷歌, 拿出五千万美元为低收入劳动者设立了一项“培训基金”
作者| 田煦阳
编辑| 傅博
人工智能会抢夺我们的饭碗,造成大量人类失业者?
这个趋势早已不是什么耸人听闻的传言,基本已经盖棺定论,势不可挡。
我们与其想着如何做抵挡人类进程的无用功,不妨换一种心态,认真思考探索我们将如何在技术革新后的世界中立足。
谷歌旗下的慈善部门Google.org在美国时间本周三宣布,他们将特别成立一支5000万美元的基金,来对当下工资收入水平和劳动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劳动者们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资助。
谷歌此举有何用意呢?
硅谷巨头主要是想帮助劳动者们学习新的工作技能,为提前适应已进入不可逆的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化进程的劳动市场打好基础。
这次慈善行为一定程度上也算是谷歌在利用自己的技术踢掉大量工人的饭碗之后,对他们进行的一次或多或少的补偿。
“我们希望能让尽可能多的人们来胜任新的工作岗位,在近年来涌现出的全新产业和机会中找准自己能扮演的角色。要知道,这些新兴产业中的很大一部分放在几年前,还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遥远梦想。如今他们已经来到了现实世界,我们必然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进行适应和准备。”Google.org的主席及Google 副总裁Jacquelline Fuller女士在对外公布该消息的谷歌官方博客中写道。
目前这笔基金已经圈定了多家组织和机构作为资助对象,而Fuller向我们特别介绍了其中的三家,他们最大的共性就是均为利用先进技术来对社会服务进行必要的革新和补充的非营利机构。
他们分别是——通过帮助求职者连接到政府提供的官方工作搜索服务来提高拿到工作offer机会的Code For America,利用机器学习为法国公民提供求职和职位搜索建议的Bayes Impact以及立志打造更行之有效的青年训练营项目的Social Finance。
谷歌意识到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宝贵的上大学的机会,所以他们正在研究如何为低收入群体量身打造职业教育项目,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以及帮助他们培养必要的技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在资助这些新兴机构的同时,Google.org也会为更加传统的玩家背书——比如说帮助美国全国工人联合会(National Domestic Workers Alliance)打造出能更好服务于劳动者们的业务。
举一个再常见不过的离子,按小时领取工资的人们十分惧怕生病——这意味着当天将不会有任何收入。Google希望能与相关机构联手,为生病而暂时不能工作的劳动者提供适当的补贴,以帮助他们渡过财政难关。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由Google.org成立的新基金所掌控的全部5000万美元并不会全部撒向社会上的外部机构和组织——其中约有200万美元将专供Google.org自己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这一硅谷巨头的慈善分支,希望能更好地理解“处在极速变革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们,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都将真正需要什么,然后我们如何才能利用技术为他们带去尽可能正面的结果。”
但另一方面,就像国外媒体Recode所指出的,Google.org今天的这份声明中并没有提到Google自身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这些技术上的革命,也正是造成当今众多工人面临失业恐慌场景背后的最主要推手。
不过我们也应该以辩证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而非单纯地将其视为Alphabet因内心有愧才做出的亡羊补牢之举。谷歌在利用无人驾驶摧毁大量现有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在通过其对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大量投资为未来职业的变革与新岗位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毕竟根据谷歌自己的预测,在不远的将来,超过三分之一的工作所要求的职业技能很可能直到现在我们都闻所未闻。我们没有必要对人类劳动者的未来过分悲观。
而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由于当下工作岗位和职务变得越来越为细分与垂直,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正在慢慢疏远,十分不利于他们以工会等传统的方式争取利益。
此外,随着社会的革新,工作的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正如Google.org面世发布会时特邀嘉宾Virginia Sen. Mark Warner所说的那样:
“连续在同一家公司干上30年,守着铁饭碗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从今以后,人们将不再关注‘你在哪家公司工作’这样的话题,而是更为重视你工作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
这些在工作和生产组织领域出现的变化,意味着我们的理念也需得到革新。
Google显然意识到了此问题,这两个月来格外关注工作、招聘这一领域,真的可谓是身先士卒,大动作频频。我们不妨来简单回顾一下:
在今年五月举行的一年一度I/O科技盛会上,这家硅谷巨头就向我们展示了Google for Jobs项目,帮助众多企业通过Google强大的搜索系统,将杂乱散布在全网各个角落中的职位信息筛选整合在一起,从根源上解决有时HR们不得不到处翻找信息的头疼问题。而上个月,Google披露他们正与Monster, Facebook, Glassdoor及其他公司联手,希望帮助用户更好地搜寻工作机会,收到专为其定制的相关邮件。这个月早些时候又推出了以G Suite系列软件为基础,帮助中小型企业更好寻找招揽人才的app Google Hire。
谷歌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也留心到了工作、招聘这一蓝海领域的重要价值,并且先人一步展开了一连串布局。
两手都要抓,都要硬的谷歌,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么?
(部分信息来自Mashable, Engadget)
来源:36氪,作者:田煦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85473.html
资讯
亚马逊要办美国最大招聘会 一下招5万名新员工
据外媒报道,想要成为亚马逊员工吗?你有机会了。零售巨头8月2日将举办“美国史上最大招聘会”,为旗下大型交付中心寻找5万名员工。
不过,这5万个工作机会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如果你应聘上了,就得在交付中心往箱子里塞缓冲气袋或负责给箱子缠胶带了。
亚马逊周三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亚马逊将为美国各地的交付中心招聘数万名全职员工,这些员工将负责分拣、打包和发送用户在网上购买的产品。”
虽然给纸板箱缠胶带的工作看起来相当无聊,但亚马逊全球人力资源运营副主席约翰-奥尔森还是鼓励称:“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却有晋升机会。事实上,亚马逊美国交付中心的初级经理中有15%都来自基层。”
此前,亚马逊曾承诺要雇佣13万名全职和兼职员工,2018年年中兑现该承诺后,亚马逊就会成为一家拥有30万名员工(美国区)的超级巨头,而2011年时,亚马逊员工数仅有3万。
此外,亚马逊8月就开始招聘也是为了积极备战年底的假日购物季,如果不尽快下手,劳动力紧缺的情况很快就会出现。(编译/锐志)
资讯
Slack 融资2.5亿美元 估值超50亿美元
据外媒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企业通讯服务Slack正融资2.5亿美元,日本电信巨头软银集团联合领投。眼下,软银正在掀起新一轮风投热潮。
知情人士表示,投资者对Slack的估值预计超过50亿美元。除了软银,硅谷风投公司Accel也是此轮融资的领投方。作为交易的一部分,Slack将允许员工和其他股东向投资者出售股份。
据彭博社美国创业公司晴雨表指数显示,美国初创公司市场今年已经从低点反弹,眼下正处于去年12月以来的最高点。软银对此功不可没,该公司今年发起了一支规模约1000亿美元的风投基金,眼下正在四处花钱,对各公司进行投资。
最新一轮融资令Slack的估值大幅飙升。在去年4月的一轮2亿美元融资中,Slack的估值为38亿美元。
不过,新估值仍与Slack或高达90亿美元的潜在卖身价相去甚远。据彭博社上月报道称,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均有意收购Slack。
但知情人士称,这些谈判在最近几周已经冷却,预计短期内收购交易并不会发生。(编译/弘艺)
资讯
VR 的又一个应用?用它来给新员工培训
大家可能多少听过关于 VR 在医学中的应用实例,比如利用 VR 技术,为抑郁症患者提供私密的、可交互的虚拟环境,让患者听到、看到自己最想要的安慰,从而达到缓解抑郁症的目的;在母亲分娩过程中,可利用 VR 分散女性注意力,从而达到减少痛苦的目的;同时 VR 还可帮助残障人群进行康复训练,让康复过程变得十分有趣。谷歌的 Daydream team 最近开展了一个项目,用 VR 设备训练新员工。
他们设置了一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新员工只是通过观看视频来学习磨咖啡,与之相反,实验组佩戴 VR 设备,通过一系列的仿真模拟,进行接近于真实的操作。实际表明,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更好。训练完成后,对两组人员进行了实地的考察,结果,VR 组效率更高,且犯错更少。当然,这次试验结果只能说明 VR 仿真训练对磨咖啡有用。比如进行了 JAVA 培训后,两组员工的反馈结果均很差。
这样的单一例子,不足以证明 VR 可以在所有行业中,用来训练新人。但却令所有制造 VR 教育工具的人产生希望。 不过,本次实验,也指出 VR 训练法的一些不足。
VR 组可能学会了如何在3D模式的咖啡机上,拧正确的转盘。但由于缺少灵敏的压力传感器,VR 组的人员并没有学会如何用咖啡勺精确配置一杯完美的浓咖啡。(这需要手拿勺子,进行精确的抖动)另外,VR 中的热蒸汽喷口也没有现实中的危险,进行模拟训练的员工并没有真的意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Daydream team 在结论中写道,功能更加齐全的手套也许能够弥补上述的不足。但以现在的技术,肯定有 VR 技术无法模拟的工作。事实上,本次的磨咖啡培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人们不听指挥,忽略提示,不按步骤行事,以至于开发人员不得不重新设计培训步骤,让新员工在游戏里能按照任何顺序完成培训课程(比如磨咖啡之前蒸牛奶,而非之后)。
尽管此次的 VR 培训不会立即被星巴克采用,但它仍然不失为一次很好的尝试。
作者:徐宇,来源:36kr,出处:http://36kr.com/p/5084788.html
资讯
面向高端自由职业者市场,自由职客要解决企业灵活用工难题
【猎云网(微信:ilieyun)北京】7月24日报道(文/王亚楠)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开始出现人才紧缺的现状。加之85、90后渐渐成为社会的就业主力,他们追求更自由的工作方式。如此,中国的自由职业者数量不断增加,灵活用工情况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多家企业“共享”一个人才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猎云网(微信:ilieyun)近日接触到“自由职客”,是一个面向IT互联网企业与高端自由职业者的服务平台,平台上覆盖技术开发、设计、产品、运营等高端职位。其模式是,对接高端自由职业者和企业。一方面为自由职业者提供接活机会、工资派工具;另一面为大、中、小各类企业提供自由职业者来源、工时管理工具和财税解决方案等。
谈及自由职业者和灵活用工市场的现状,自由职客创始人黄出为对猎云网(微信:ilieyun)说,目前的自由职业者和灵活用工市场处于高度离散的状态,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各家公司的服务良莠不齐,加上公司和自由职业者之间存在多层外包公司,由此滋生了以下几大痛点,制约市场的发展:
第一是信息不对称:企业有了临时需求找不到自由职业者,自由职业者想接活,但缺乏有效的渠道。
第二是交易无保障:企业和自由职业者之间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一旦出现财务或法务纠纷,无法确保自身利益。
第三是中间差价高:传统模式下企业和自由职业者之间,一般会有多层外包公司赚取差价,导致企业成本高,自由职业者的收入也被剥削了。
第四是用工效果差:对于外包公司而言,他们一方面希望从企业那里获得更高的预算,另一方面又希望在招人的时候压低成本。这样的商业逻辑,就决定了外包公司倾向于找一些水平相对低的人,最终导致用工效果并不好。
第五是财税不规范:中国的政策环境下,很多企业的灵活用工都存在着财税不合规的问题,由此为企业经营埋下风险。
针对这些痛点,自由职客为企业提供了"平台+服务"等一整套解决方案。首先,通过自由职客APP平台,企业可以发布用人需求,平台通过数据分析与智能算法匹配自由职业者简历,双方还可以通过APP直聊,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匹配成功后,进入到用工阶段。通过APP,双方还可以进一步确认工时、工资单等,提高了交易的保障性。
在职位获取上,自由职客对接大中小型企业,对于大中型有长期招聘需求的企业,自由职客提供一整套从经纪人撮合、到工资代发,再到财税解决方案等。对于一些小企业,由于其用人需求比较简单,用人量和频次也比较小,通过APP平台可以自行完成匹配。
尽管自由职客将多个企业招聘信息发布在平台上展示,但他们会审核企业相关资质,避免虚假信息的出现。
除了避免虚假信息,还要具备平台的保障。目前我国在企业雇佣自由职业者上需要第三方公司提供法务与税务上的服务。黄出为向猎云网(微信:ilieyun)透露,未来自由职客会提供电子合同,自由职业者无需担心出现劳务纠纷。同时,平台也提供社保公积金代缴等服务,让自由职业者真正做到合法合规的工作。
据了解,自由职客自2016年5月上线至今,已经聚集了超10万自由职业者,同时吸引了3000多家企业。在服务的客户中,有IBM、联想、中石化等大公司,同时也有大量的中型企业和初创公司。
盈利方面,自由职客的营收大部分来自大企业。未来会继续经营大企业,同时辐射更多的中小企业。目前,累积交易额突破3亿元人民币。
目前自由职客的团队成员在70人以上。黄出为拥有16年的人力资源行业经验,曾创办高端IT资源外包公司孚高通,后并入CIS在美国纽约主板上市。联合创始人刘庭波,具备人力资源行业以及互联网创业经验,此前曾与黄出为一起创办孚高通。执行董事孙伟为北航软件学院创始院长,美国弗罗里达州立大学终身教授,任职中国软件协会常务理事,拥有大量的高端技术人才资源。
该项目目前正在寻求A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团队扩张,项目优化。此前曾获得贵州双龙航软天使轮投资。
项目:自由职客
公司:贵州自由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网址:http://www.freekeer.com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